close
廬山煙雨浙江潮,未到千般恨不休。及至到來無一物,廬山煙雨浙江潮。
這是蘇東坡的一首絕句,形容一個人嚮往廬山的濛濛煙雨和錢塘潮水的澎湃,很遺憾一直沒有機會去。後來他終於親臨廬山、錢塘,看到了濛濛煙雨、澎湃潮水,卻 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,但是沒去過的人還是嚮往著廬山煙雨、錢塘觀潮。辛棄疾也寫過”醜奴兒”:少年不識愁滋味,愛上層樓。愛上層樓,為賦新詞強說愁。而今 識盡愁滋味,欲語還休。欲語還休,卻道天涼好個秋。這兩篇文字。短短的數十字,隱含了人生的感慨,已達禪境。不是走過來的人,體會不到其中的況味。王國 維”人間詞話”說人生的三種境界:昨夜西風凋碧樹。獨上高樓,望盡天涯路。此第一境也。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。此第二境也。眾裡尋他千百度,驀 然回首,那人卻在,燈火闌珊處。此第三境也。唐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也提出了參禪三境界:參禪前,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參禪時,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參 禪後,看山仍是山,看水仍是水。
許多事情,我們經過了,回頭已經感覺不到當時的新奇。當年或許
曾經為了一個夢想苦苦追尋。可是聽景莫看景,最美的風景只在想
像之中。然而,走過的路,經歷過的事,都只化作了一聲輕嘆嗎?
人生重在體驗,不到那一種境界,怎知道那一重滋味?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