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  第六世達賴喇嘛 倉央嘉措,是歷代達賴喇嘛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。


原名洛桑仁欽 倉央嘉措,原籍西藏南部門隅地區。生於清康熙二十


二年(1683)三月一日。被第巴<攝政>桑結嘉措選為五世達賴靈童


後,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)於布達拉宮行坐床禮。桑結嘉措兵敗被


殺後,倉央嘉措被康熙帝以「耽於酒色,不守清規」為由廢黜,於康


熙四十五年(1706)「詔執獻京師」解送北上,道經青海今納木措湖


時中夜遁去,不知所終,時年23歲。




 第六世達賴喇嘛生性浪漫,喜歡射箭勝於研讀佛經,喜歡唯美的愛


故事,喜歡寫情詩,文學上的創作遠勝過佛學上的成就。據說倉央


嘉措在進駐布達拉宮前有一位青梅竹馬的戀人,最終成了無法成全的


愛情。錯誤的時間遇到正確的人徒增惆悵。倉央嘉措寫道:


       第一不如不相見,


       如此便可不相戀;


       第二不如不相知,


       如此便可不相思;


       第三不如不相伴,


       如此便可不相欠。




 他起初信奉寧瑪派,所以很晚才接受沙彌戒,並且一再拒絕


接受具足戒,不想出家為僧。1702年,格魯派三大寺及藏王


之孫要求他受出家的比丘戒,但為第六世達賴喇嘛所拒絕;



「假如真有來世,我願生生世世為人,只做芸芸眾生中的一

個,哪怕一生貧困清苦,浪跡
天涯,只要能愛恨歌哭,

只要能心遂所願。」

         我修習的喇嘛臉面

         不能在心中顯現

         我沒修習的情人容顏

         卻在心中明朗地映見

佛真的是在心底了,倉央嘉措情真意切地說出了自己中的

赤子之情。
身為最高領袖的達賴喇嘛沒有絲毫畏懼,

他還借”佛說”
:「婆娑世界,蒼生難度」,也許這正是他

身為一個人的感
觸。他不像其他的轉世靈童,五、六歲就已

坐床成為活佛
接受教育,得以留存那顆性靈之心。他直到

十五歲才正式舉行坐床儀式。由於他成長於民間,深受現世

習性影響,淺嚐過平民百姓的樂與苦、愛與憎。因此有著與

一般活佛截然不同的生活體驗,特別在情感生活上,徘徊在

出家與世俗的煎熬。倉央嘉措的掙扎既深且痛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自慚多情污梵行,


          入山又恐誤傾城。


          世間哪得雙全法,


          不負如來不負卿?


佛是讓人去除障蔽,超越相對,回歸本心自性,即所謂「明心見


」。悟道之人,一切行為都洋溢著生命的光輝,寂靜歡喜。六祖惠


能認為,當參禪者著空、住空時,便為空所縛;所以說「應無所住而


生其心」。出世和入世不是水火不容相互隔絕的。真希望人們對人性


中難捨的情慾糾葛多些寬待。他要跨越的門檻確實比未經世事童年坐


禪的活佛多很多;也因此他不是布達拉宮高高在上的活佛,他渴望


能夠再回到滾滾紅塵之中,品嘗那愛情的酸甜苦辣,以及人世

的悲歡離合;
跟我們一樣,聽著那熱鬧的人世之聲。


他雖是叛逆的達賴喇嘛,卻深情的吟詠出藏族詩壇上最魅力

的篇章。
儘管布達拉宮拒絕承認倉央嘉措,但一個達賴喇嘛

的詩寫
出了世人的所有情感,倉央嘉措的詩裡不乏很有哲理

性的
思想閃現,而承載這些思想的詩句,又是那樣的優美樸素


和生動直白。此間更不乏一些俏皮和倜儻,運用了大量對


比和反襯的手法,如:


         上消下凍的地面


         不是跑馬的地方


         結識不久的情人


         不是談心的對象


這種近似於民歌的情詩將永遠為世人流傳,鮮活到幾百



年以後,人們仍然能夠觸摸到他生命的熱度。


         你見 或者 不見我


            我 就在那裡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不悲不喜




          妳念 或者 不念我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情 就在那裡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不來不去




          你愛 或者 不愛我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愛 就在那裡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不增不減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無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