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    齊物論倒數次段有篇罔兩問景。景就是影子;影子拖出來的影子叫罔兩。罔兩問景就是影子的影子問影子。當影子動時,影子的影子亦被牽動,所以影子之影子對影子說:「你行止不定,起坐無常,怎麼這樣沒有獨立的操守呢?」影子的影子責怪影子動靜皆不預先告知,讓他措手不及。影子回答:「你不能怪我啊,我也是有所待(指形)才如此的。」原來形止,影亦止,影子之影子也跟著停下來,影子又道:「但你也不能怪他,我所待的那個(指形),他也有所待。」影子又說:「我怎麼能夠知道何以這樣?又怎麼能夠知道何以不是這樣呢?」

 

 

    自小父母老師把他們的價值觀灌輸給我們,書本也不斷地教導我們聖賢之道,把聖賢作為行為典範,截至有一天才發現自己是多麼平庸,然後才知道人非聖賢的事理,我們就這樣被定置於軌道中運轉,生命在忙碌中度過。但是,這真的是你嗎?答案也許並不重要。想照自己的意願做個政治家、醫學家、企業家、小說家、音樂家,讓我們的人生完全表達我們的存在,留下獨一無二的軌跡,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!

 

 

    還記得年輕求學時,老師常常引用古人文句作為作文題目,如:「風俗之厚薄,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嚮。」、「風俗之本,實繫紀綱。」等。近年來社會諸多不公不義現象,合併案托辣斯衍生的貧富差距、勞健保破產之疑慮、國營事業的浮濫、十八趴年終慰問金的爭議、官員貪瀆枉法之惡行、重大經濟犯罪、唆使學生嗆部長、宗教醜聞等等。諸多善行卻來自升斗小民;台東賣菜的陳樹菊女士、彰化包水餃義賣的邱益、林芳玫夫婦、死後捐出一生積蓄的老榮民,乃至接受社會捐助的人說:「夠了!把其它的捐助給更需要的人。」憶起當年老師的教導,著實羞赧慚愧。這一二人卻是無法引領風騷的升斗小民!

 

 

 

    影子不能作主,所以叫如影隨形,而形體也不能作主,所以是「形與影競走」,人間複雜的事理人情,就像追逐影子,牽引流落。

 

 

    不過偉人之所以為偉人,經典之所以為經典,正是因為與生命的直接面對,而大部分的人卻不能或不願與生命直接面對,巧思矯作,最後痛失一生,在互相牽引中同歸沉落。

 

 

    道德經第十六章:「萬物並作,吾以觀復。夫物芸芸,各復歸其根」萬物並作,由無到有,再由有到無,最後仍是要各自回復到他們的根源,回到自我的本質。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無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