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高氣爽,五穀豐收,秋天從來都是令人賞心悅目的季節。秋也引發愁思,所謂離人心上秋正是一個愁字。悲秋不過是歎逝、傷生、思鄉、懷舊等情愫,凸顯的正是多舛的人生。

 

 

悲秋主題的首創者,非戰國時代的宋玉莫屬。他的《九辯》說:「悲哉秋之為氣也!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!憭憟兮若在遠行,登山臨水兮送將歸!」遠行送歸怎不盡染愁緒。宋玉之後,漢武帝劉徹,有一首《秋風辭》:「秋風起兮白雲飛,草木黃落兮雁南歸….歡樂極兮哀情多。少壯幾時兮奈老何!」 熔寫景、抒情於一爐。帝王悲哀情衰老,文人悲愁病別苦。

 

 

杜甫《登高》:「風急天高猿嘯哀,渚清沙白鳥飛回。無邊落木蕭蕭下,不盡長江滾滾來。萬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獨登臺。艱難苦恨繁霜鬢,潦倒新停濁酒杯。」則將羈旅、衰老、愁病悉數納入秋景之中。馬致遠:「枯藤老樹昏鴉,小橋流水人家,古道西風瘦馬」之詠歎,勾勒出遊子在秋日黃昏中的茫然、孤獨、疲憊與感傷。

 

  

 

        悲秋為主題的詩歌,常常借秋景、秋聲、秋葉、秋風、秋雨這些具體的意象,表達羈旅孤獨,老病哀苦,黍離之悲,家國之痛,字裏行間流貫著憂世傷生的感喟。但如劉禹錫的《秋詞》:「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勝春朝。晴空一鶴排雲上,便引詩情到碧霄。」這首七絕卻清新歡快,極為合諧。

 

  

 

   不知不覺過了幾十個秋天了,已涼天氣未寒時,正如那將老的中年。秋天的天空時而陰鬱,時而特別明亮,煙霧散了,浮雲收斂了,天空就變高了,有的是日夜溫差帶來的晨露;涼涼的空氣伴著漸強的西風,顯得寂寥而空虛。今年的秋天似乎不會太長,大地的油漆匠不消時已將樹葉層層盡染。紅的、黃的、褐的,放眼望去,山頭似乎在一夜之間被濃濃的秋色淹沒,秋葉正以五色斑斕告別大地。

 

 

 

  在這個季節裡,每當晴朗的晨昏,沐浴著滿天的朝霞或迎著折回的晚暉,樹林被柔和的、漸漸離開北半球的金色陽光照耀著,葉子們飄呀飄地像極了活潑任性的孩子,唱著生命之歌。深秋的日子裡,只有那累累果實,沉甸甸地向人們傾訴著收獲的喜悅。

 

   

 

  有那麼一個秋日晌午,山中採果,經過一座熟悉的山林,突然覺得視野有點廣闊,一片葉子從天上飄下來,才發現原來樹葉已掉落滿地。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樹幹穿梭而來,像似那一夜斑剝一地的月光;而樹下那乾褐色的、金黃的、與泥土相映的落葉,像似一層厚墊包圍著樹根。葉子訴說著生命的故事,它從春日的陽光中走來,為盛開的百花作嫁衣裳;又在炎炎夏日裡為待熟的果子運漿輸液;在收獲的季節裡離去,準備保護樹根遮蔽寒冬,它無私無我的奉獻著生命。

 

   

 

     大多數中國文人感慨秋天的蕭殺和凋零;造物者畫出來的秋色豈會讓蒼生落寞?歐陽修《秋聲賦》:「嗟乎,草木無情,有時飄零。人為動物,惟物之靈。百憂感其心,萬事勞其形。有動于中,必搖其精。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,憂其智之所不能;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,黟然黑者為星星。奈何以非金石之質,欲與草木而爭榮?念誰為之戕賊,亦何恨乎秋聲!」只要有人類在,傷春悲秋在所難免!

我喜歡秋天,也喜歡秋葉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無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3) 人氣()